fbpx

父母如何培養對自我負責任、情緒成熟的孩子:7大原則

nurture-responsible-mature-children

原則 1:我們做為父母,是我們家中的權威

        由於我們的知識、能力和經驗,我們有責任在家中主導小孩教養的方式。孩子需要指導和界限。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有能力教導他們良好的行為,並設定和執行適當的限制。慈愛的父母並不是放縱滿足小孩的需求,當今社會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剝奪了父母作為家庭權威的權利。我的父母採用威權主義教育下一代,但是當整個社會都朝向尊重個人的民主方向發展後,鐘擺開始從威權主義轉向個人主義。這並不全是壞事。事實上,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投入,與孩子的關係也更好。但鍾擺擺動得太遠了。許多父母過分縱容他們的孩子,努力工作讓他們快樂,讓生活變得輕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權威。我們的目標不是回歸專制模式。相反,它是通過建立積極的家庭結構(常規、期望、傳統)來主持我們的家庭,教我們的孩子適當的行為,並以灌輸個人責任的方式進行溝通。

原則2:教養孩子要有復健師親切的服務態度

        幼兒的大腦逐漸成長,情緒逐漸成熟的孩子就像正在復健的病人一樣,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鼓勵和讚美;我曾經做過復健,深深體會到鼓勵和讚美對復健病人的重要性,即使我知道復健師只是正確的執行他專業的工作,但是缺乏鼓勵和讚美的復健治療對病人的壓力真的很大!

腦神經的連結在嬰兒剛剛出生時非常稀少,但是在嬰兒成長到六歲這段期間,會快速的增長達到最密集的連結,接下來大腦會修剪掉沒有使用的神經,成年人一生中都可以藉著學習新事物來增加腦神經的連結,通俗的說法就是變得更聰明,但是在六歲之前大腦神經快速的生長,在這段期間我們可以藉著代償功能,修復大腦天生的缺陷,更可以快速增進他原有的能力。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兩歲之後人類的「社會腦」和「理智腦」逐漸開始發展,通常要到二十五歲之後大腦才真正成熟,因此針對幼兒大腦快速成長期父母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良好的社會互動,其重要性遠大於父母個別的照顧,因為人類本來就是社會動物,演化過程中小孩子能夠行走後,本來就是由部落共同照顧,因此適應團體生活,接受權威的指導,從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轉變到重視團體互動和合作的態度。二、在「理智腦」剛剛開始發展時,我們要給予小孩子多一點同理心,這段時間大腦控制情緒的能力有限,小孩子經常無法控制他的行為,而這種控制能力需要等待生理上的成熟,同時也需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和學習。

我們的孩子從身體、心理、社交和情感上都不成熟的狀態來到這個世界。他們自然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並以自私和不成熟的方式行事。我們有時會目睹他們糟糕的選擇,或者對他們不成熟的行為感到憤怒,並得出結論認為他們是壞的、無能的或不值得信賴的。不幸的是這種想法不但沒有幫助他們學習和成長,反而強化了負面信息,這些信息很容易成為他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相反地如果我們相信孩子,給予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但是要求他們承擔選擇錯誤的責任,從錯誤選擇付出代價學到的教訓,遠比我們替他做決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經驗更有價值。積極正向的假設使我們能夠以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恐懼和不信任來溝通和採取行動。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建立自我價值,增強自信並做出正確的選擇。

原則 3:我們的孩子渴望感受到愛和聯繫

        對愛的需求是普遍的,來自我們深刻的相互依賴。新生兒的生存不僅完全依賴於他的照顧者,甚至他的價值感也來自於他從他人那裡得到的愛。但如果嬰兒身體沒有得到大量的撫摸、擁抱、微笑、眼神交流和肯定的話,他很可能會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精神或情感障礙。這種對愛的渴望在我們的一生中持續存在,所有的研究報告都顯示我們的人際關係及心中對親人有愛的連結 ,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能決定我們的幸福和生活質量,連接和依戀賦予我們生命存在的價值。

原則4: 壓力和失敗是成長之母,但是休息提供了再生和變強的機會!如何平衡壓力和休息之間的關係才是真正需要努力解決的課題

        我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生活的困難。他們累了,學習受到挫折,事情不順其自然,其他孩子個子大,有更好的玩具,或者在學校更優秀。社交被拒絕,被排斥,甚至被霸凌,然而這就是成長之路。通過面對逆境和日常生活的挑戰及健康的學習態度,從中建立了信念、培養出來勇氣、紀律和品格。它是我們發現自己的力量、發展情緒彈性和發揮潛力的方法。然而看著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掙扎可能會很痛苦。或者我們不完全信任他們的能力或不知道支持他們的健康方式,因此我們進行干預以使他們的生活更輕鬆。就像如果我們幫助蹣跚學步的孩子坐在沙發上,而不是讓他自己掙扎著爬上去,他就永遠學不會走路。我們不給孩子做家務,做了太多他們的功課,打電話給學校幫他調整時間表。在太多的關注和幫助下我們培養了一種一切以他為中心的「權利心態」。這將削弱了他們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體會其他人的感受才是重要的生存能力,而這種同理心的養成卻經常需要實際感受到不公平,不正義,不舒服才能學會。

現代富裕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輕鬆便捷,其次是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僅讓信息觸手可及,娛樂也觸手可及,許多年輕人不必為他們得到的東西而工作,他們不知道等待的價值,沒有像過去幾代人那樣延遲滿足。他們不重視自己來之不易的報酬和努力之間的聯繫,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讓我們的孩子要辛苦學習生活課程而感到內疚(好像他們可以永遠生活在一種永無止境的幸福狀態中)。孩子們需要學會做困難的事情的紀律。他們需要學會忍受挫折、處理失望和延遲滿足,這些都是保證未來成功的重要人格特質。做為父母,我們知道孩子的生活並不容易。然而我們需要信任他們,並給他們空間去奮鬥和弄清楚生活。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支持他們,並要求他們自己去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但是如果我們感到不捨嚐試著讓他們變得輕鬆點,因而去替他們解決問題那就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原則 5: 限制和後果教導智慧和責任

        只要具有自己的生命自己負責這種想法的人,一定可以找到他自己生命的出路!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而是屬於他們自己,最終必須對自己負責。我們可以教 和指導。但是不能遙控並強迫他們完全按照我們的意願思考和做事。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活,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雖然有多種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責任感,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們樹立做出遵守承諾和承擔責任的榜樣。
 
父母通過在設定限制下,讓孩子自由選擇和承擔選擇後果中學習到「選擇和責任」之間的關係。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我相信育兒的 V 字原則。這意味著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以明確的界限和承擔後果的形式提供更多的行為架構,然後讓我們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給予越來越多的自我管理範圍。一些父母教導小孩方式是倒置 V 字,他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鬆懈,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得不施加更多的控制。這通常會讓孩子們反叛或不斷地測試極限。但是如果他們在年輕時就了解限制和後果,他們會變得更加自我調節,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不需要那麼多規則和限制。
 
告訴父母在哪裡設定界限不是我的職責。這些在不同家庭之間會有所不同。有些家庭比較嚴格,有些家庭比較寬鬆。也許比邊界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執行。無論我們在哪裡設定界限,重要的是我們用行動(而不是言語)來執行它們。孩子們需要知道,當他們違反界限時,我們會採取行動,立即採取行動且始終如一,沒有憤怒,沒有內疚或憐憫。 我們真正在做的是教我們的孩子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給予小孩自由做出選擇的權利,但是在小孩做出選擇後,父母必須執行相對應的後果。做為成年人,我們透過選擇和後果之間的關係而學會如何正確的選擇。 因此透過同樣的方式來教孩子學會同樣的原則。

原則 6: 成功的養育需要我們首先自我成長

        養育子女的最大挑戰不是我們孩子的行為,而是我們自己的情緒反應。當我們做出不成熟的情緒反應時,我們就會退回到不成熟的言行,導致孩子變得防禦和自我保護,因此他們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愛的養育不是嚐試讓我們的孩子與眾不同。而是先要讓我們自己與眾不同。孩子需要冷靜、有愛心但又堅定、始終如一的父母。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專心的地關注我們自己的反應(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我們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影響但無法控制)。我們專注於改變我們可以控制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我們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孩子的大腦對情緒的控制本來就不成熟,大腦的不成熟並不是像肌肉的不成熟從外 觀上就可以分辨,因此造成大人容易對小孩的情緒控制過份的期待,我們要幫助孩子情緒成熟,並讓他們學習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更大的責任。通過改變我們自己,親子間的關係也會改變。如果我們的情緒穩定,孩子就會放鬆。如果我們不那麼自衛,會讓孩子更容易與我們交談。如果我們尊重自己,就會設定界限並教導的孩子尊重我們。關於養育子女的重要問題不是是否以正確的方式養育子女,而是我們是否正在努力學習,成為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的成年人。人類習慣透過故事的方式來學習,激勵人心的榜樣通常就是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我們透過自我學習並改變行為所述說的故事對孩子的影響,將比我們試圖改變孩子所做的其他努力更持久更有效。

因此,養育子女是一段旅程,其中自我成長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原則 7: 就一個父母的角色而言我們是不完美的(這沒關係)

        我們是不完美的。同樣孩子也不完美。這是事實,是自然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轉變我們會成長,會發現很多過去錯誤的育兒方式,我們偶爾情緒失控對小孩吼叫,或是偶爾沒有關注到小孩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真心的愛著小孩就不用要求自己的完美,只是當我們覺得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時,也給予小孩多一點的同理心,他們也不是完美的孩子,接受小孩子的不完美,就像原諒自己的不完美一樣。